参考解析
【解析】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所做出的反应,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,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,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:
①前习俗水平,前习俗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:Ⅰ.惩罚服从取向阶段: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;Ⅱ.相对功利取向阶段:判断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。
②习俗水平,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:Ⅰ.寻求认可取向阶段:考虑社会或成人对“好孩子”的期望与要求,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;Ⅱ.遵守法规取向阶段:习惯于服从权威,遵守公共秩序,接受社会习俗,尊重法律权威,有责任感和义务感。
③后习俗水平,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:Ⅰ.社会契约取向阶段: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,且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;Ⅱ.普遍伦理取向阶段: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,行为完全自律。
联系题干,“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”,这种行为是明显的避害行为,为了避免教师的惩罚(批评)而遵守纪律,即小辉处于惩罚服从阶段,故选B。
中学教育.选择题
http://www.ntcer.com/xzt/id/20581 复制分享
重做
知识点收集器
公用知识体系 (最热门5个)
讨论列表
练习/精选(被选为参考答案)/讨论